索引号 | 53040020241524929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4-04-09 |
通海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旅游大发展
□ 玉溪日报记者 何超
春日好时节,杞麓湖畔春色尽显,微风拂过湖面,吹动花海和柳枝,田间地头生机勃勃,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让人沉醉。“坐着观光车环湖转一圈太舒服了,吹吹风,赏赏花,好不惬意。”来自昆明的学习团队乘坐观光车环杞麓湖一圈后,对通海县秀山街道大树社区的乡村旅游现状点赞。
近年来,大树社区聚焦“唤醒”沉睡资源,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旅游作用,推动大树社区农旅融合。社区党总支带头实施水旱轮作,沿湖种植水稻31亩,打造了集健身、休闲、观光、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田园风光综合体”;连续举办五届“摸鱼节·长街宴”活动,累计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集体经济累计增收160余万元;借助传统节日举办“清明粑粑节”,聚“人气”、带“财气”,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此外,大树社区还持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以市场化、可持续、农旅融合为目标不断创新延展。社区党总支利用集体闲置土地,自筹资金打造“少儿体验场所”,增设山羊、兔子、鸡鸭等畜禽喂养体验;成立村办旅游公司,推出“环湖观光一日游”及“半日游”项目,“沉浸式”体验返璞归真的悠闲乐趣,日均吸引客流200余人次、收益达2000元以上;将废旧厂房改造为游客接待中心,用作游客休息、观光车乘坐起始点、通海土特产展示和交易区,进一步留住了游客,带动消费。
大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思旺说:“下一步,我们将适时推出自行车环湖比赛、冬季环湖健步走等活动,将大树社区打造成一步一景、远近闻名的特色农旅融合村庄。”
走进里山乡五山村,却是另一番清新雅致的光景。巷道上、庭院里,一盆盆品类不同、形态各异的盆景跃入眼帘,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景象。罗汉松、清香木等盆景,或盘根错节、亭亭如盖,或悬崖倒挂、凌空欲飞;桃花、迎春花迎着春日的阳光盛开,娇艳欲滴;一个个敞开的院落里,盆景融入了庭院设计,“一院一洞天,一步一美景”,寻常乡村院落演绎着别样的生活美学……慕名前来观赏盆景的游客在造型独特、翠色欲滴的盆景前细细观赏,领略盆景艺术的独特魅力。
据五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存轩介绍,近年来,五山村把盆景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以“党建+文旅”为抓手,筑牢基层党组织建设根基,形成了良好的盆景文化氛围,使五山村“云南盆景村”荣誉称号成为激发各方面发展的内生动力,彰显出深厚的盆景文化底蕴,通过充分挖掘盆景文化,五山村文旅融合不断迈上新台阶。
目前,五山村有云南盆景实训基地1个、规模盆景园20余个、中大型盆景1万多盆、小型盆景2万余盆,80%以上家庭有盆景庭院,在盆景技艺传承、推广普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均走出了“五山”路径。“五山村共有农户400余户,几乎家家户户都培育种植盆景,其中盆景大户就有50多户。”胡存轩说,下一步,五山村将以党建为引领,以盆景为引擎,丰富吃、住、玩等旅游业态,推动五山村旅游产业发展。
在杞麓湖畔流连忘返、在“云南盆景村”领略盆景艺术的魅力、在兴蒙乡体验蒙古族风情……处处景美人兴的通海县,散发着蓬勃生机。
近年来,通海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旅游的“引擎”,通过推行“党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依托,多方发力,推出多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山城田湖”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地标,推动“山水游”与“文化游”齐头并进;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吸引游客赏盆景花桩、品长街美宴、聆洞经古乐、游湿地公园、坐船观景、赏文艺表演;突出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探索“民族文化+旅游”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度假区、旅游名村等乡村品牌,引导乡(镇、街道)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乡村旅游金字招牌。
通过持续突出发展特色村寨旅游,通海县把乡村旅游逐步培育成为乡村振兴和助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旅游发展辐射带动全县群众增收受益,形成了“发展旅游―带活经济―致富百姓―振兴乡村”的连锁效应,有效促进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提档升级。
相关阅读:
- “四个一批”赋能帮扶产业提质增效 2025-03-13
- 多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5-03-12
- 玉溪以小美庭院扮靓和美乡村 2025-03-12
- 滇雪粮油:科技赋能粮油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2025-03-12
- 我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2025-03-12
- 多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5-03-12
- 轻信“开网店能赚钱” 一职工被骗数十万元 2025-03-12
- 名城老街小店,通海名菜一次尝个遍——“东街3号”品美食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