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595627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4-10 |
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玉溪实践范本
灵秀卫生室,医生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采集数据进入玉溪“健康大脑”数据平台。
易门县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龙泉分院医生为转诊患者进行治疗。
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到基层卫生室培训使用远程会诊系统。
医共体“云医院”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诊疗服务同质化、规范化、标准化。
核心阅读:2023年以来,玉溪市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通过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集约化建设了“云医院”平台与“健康大脑”数据中心,并面向县级医疗机构构建基于SaaS服务业务应用体系,解决了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的病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创新实践范本。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文雯 文/图
从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诊疗数据“一网互联、全网互通”到“刷脸就医、刷脸支付、远程问诊”全覆盖,从“健康大脑”的数据驱动到分级诊疗流程重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基层、服务基层。2023年到2024年,玉溪市基层就诊率从52%提升到58%,信息化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上线AI技术,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地处玉溪中心城区的红塔区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育、预防保健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辖区服务人口77133人,2024年门急诊就诊108885人次,AI技术的上线极大提升了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当全科副主任医师葛丽把“头晕、头疼、血压偏高、睡不着”等症状输入“小誉AI助手”时,系统立刻给出了高血压2级的诊断和具体的药物治疗方案。“AI技术真是太方便了,只要输入患者的病史,就可为医生提供医疗信息查询、疑似病案分析、治疗方案指导、检查检验推荐、合理用药建议、康复和随访方案规划等服务,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了工作效率。”葛丽感慨地说。“没想到社区医院也能用上AI技术,感觉很方便,看得也好,以后小病在家门口看就行,没必要再去大医院挤了。”患者李汉华告诉记者。
年门诊量为7000余人次的红塔区凤凰街道灵秀卫生室也享受到了AI技术带来的便利。“原来遇上不确定的病症时,只能现场查资料或打电话请教上级医院的医生,现在通过‘小誉AI助手’就能搞定。尤其是这个系统还有用药风险提示,前几天有位患有慢性肾病的大爹,刚开出药系统就提示这些药伤肾不能用,这样的提示让医生和患者都很放心。”灵秀卫生室负责人罗艳红说。“该系统实时整合医学知识库、智能临床路径等功能,能帮助基层医生快速获取三甲级诊疗建议,对刚参加工作三年的我来说,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受益匪浅。”马珑睿医生表示。
2023年4月,玉溪市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试点城市,三年内将累计获得中央补助和省级配套补助6.25亿元。为加快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的病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我市高位统筹构建了“健康大脑”数据中心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云医院”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诊疗服务同质化、规范化、标准化,整合并提升全市医疗能力和服务水平。
2025年2月,由云南誉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上海交通大学提供算力支持的“小誉AI助手”在智能医疗平台“云医院”全域上线,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全接入、全覆盖。这是我市实现医疗数字化革新突破的生动实践,全面打通了医疗数据“任督二脉”,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效率和精准度。
“‘小誉AI助手’以DeepSeek大模型为核心技术支撑,可为医务人员提供可靠的诊断分析支持和辅助决策建议,好比给每个基层医务人员配备了一名三甲医院的专家在旁实时指导。患者也可通过小程序问AI该挂什么科、找哪位专家,就像身边多了个懂医疗的智能助手。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医疗服务。”云南誉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熊梓汐表示。
建设“云医院”,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长久以来,玉溪市各县(市、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致使医共体信息体系建成后反而造就了更多的信息孤岛。这就直接导致县级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无法通过有效手段下沉基层、服务基层。
为全面破解医疗信息化集成建设滞后、医院“信息烟囱”林立、医防协同缺乏有效数据支撑等问题,玉溪市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推动数据赋能“一网通”,以“市”为单位统筹部署建设“健康大脑”和县域医共体“云医院”智慧医疗项目,实现了对全市医疗资源分布、门诊和住院数据运行、多发高发病种监控、合理用药监测、血液供应、医保基金运行、价格改革监测等“一屏观全市、时时尽掌握”。
其中,“健康大脑”所建设的数据中台提供“一站式”数据资源管理服务,可实现“云医院”医疗健康数据实时、全量采集,以及为“云医院”医疗健康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全量的、标准的、干净的、智能的数据。“云医院”则以集约化模式,整合9个县(市、区)15家二级医疗机构、69家乡镇卫生院及580个村卫生室,构建统一的高标准信息化系统。医疗数据信息在各系统间调用互享,一次性解决以往的信息孤岛和机构之间无业务协同问题,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全域调阅、医学影像云端共享、检验结果跨院互认。目前,县域医共体“云医院”已在93.75%的县级公立医院、100%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部署上线,初步实现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诊疗数据“一网互联、全网互通”“刷脸就医、刷脸支付、远程问诊”实现全覆盖。
在易门县龙泉街道梅营村卫生室,76岁的患者汤应华通过“云医院”系统体验了刷脸就医、支付、取药的全流程服务。进行人脸识别后,系统中立即显示她在多家医院的就诊记录,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同时,她在智能化健康一体机上体检所采集到的数据也将进入玉溪市“健康大脑”数据平台,为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妇幼保健及慢病管理等提供信息化支持。
“‘患者360’健康管理平台将患者所有就诊记录、用药史、疫苗接种等健康信息高度整合,患者在‘云医院’内的医疗机构就诊时,医生可一键调阅其历史检验检查报告、影像原始数据及诊断结论,电子报告支持跨院互认,彻底打破过去‘换一家医院做一次检查’的传统模式。”梅营村卫生室负责人拔开安说。
元江县紧密型医共体于2025年1月正式启用“云胶片”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将传统胶片影像转化为数字传输,患者无需再排队等待胶片打印,通过医共体微信小程序即可查看、分享影像资料,极大方便了患者。
“作为‘云医院’体系的核心枢纽,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了全域医疗资源的精准调度与深度协同和‘智能流动’。检查检验结果全域互认、电子病历跨院调阅等功能,让患者无需重复奔波,而市级优质资源通过远程协作、人才带教等方式持续反哺基层,形成‘技术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良性循环。”该院副院长陈爱仙表示。
位于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红塔区医共体影像中心是全区医学影像的中枢,全区11个乡(街道)卫生院的医疗影像都要上传至此读片,并依托云端技术实现影像数据共享。“每天从乡(街道)卫生院传上来的医疗影像在50例至70例,原来骨成像要一帧帧地看,阅片时间长,手工作图的时间也长,自从有了信息化手段,阅片和出图更快了。我们出具诊断报告后,基层医生可同步查看高清影像及专业报告,结合患者病史快速制定治疗方案,避免因设备或技术限制导致的误诊、漏诊。”该院影像科医生尹醉表示。
据了解,目前我市9个县域医共体已100%建成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和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延伸覆盖超过40%的村卫生室,实现了“基层分布式检查,县级集中式诊断”,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县级医院的优质诊断服务。2023年以来,全市医共体累计为基层开展远程心电、影像诊断26.6万人次,成功预警了7233个心梗病例,并及时采取了必要的医疗措施,有效降低了死亡风险。
依托数据平台,群众就医更便捷
“健康大脑”数据中心和“云医院”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数据互联互通和医生、床位、药品、检查检验、患者等资源的集中管理、合理分配,有效推进了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促进了县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形成“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新格局,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民惠民目标,为深化医改、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创新实践范本。平台运行以来,已实现双向转诊1049例、远程会诊1395例,激活了基层医疗机构,方便了百姓看病就医。
因急性胰腺炎在易门县人民医院治疗9天后,45岁的患者王昆转到易门县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龙泉分院进行抗炎和后期康复治疗。“刚转来的时候还是有点心理负担,担心卫生院看不好,但是住进来后发现不但医保报销比例比县医院高10%,医生也尽职尽责,现在疼痛没有了,肚子也不胀了,差不多就能出院了。”王昆告诉记者。
“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和‘云医院’系统启用,为患者提供了市、县、乡、村四级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病情好转的患者可以从市、县级医院直接下转到乡镇卫生院,既减少了等待和转院的时间,又减缓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真正把分级诊疗制度落到了实处。”龙泉分院常务副院长范云杰说。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3月27日,龙泉分院一共接收由易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转入病人122人。
通过“云医院”系统,红塔区北城街道东前卫生室医生李正富向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发起远程会诊,该院心血管内科和急诊外科医生在线询问病史后,及时给出了诊断。“患者有高血压,因胸闷胸痛就诊,我原来考虑的是心血管疾病,按照会诊医生的建议,我会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带状疱疹和肋骨隐性骨折等疾病。远程会诊拓宽了基层医生的诊疗思路,也缩短了患者和专家的距离,节省了患者来回的时间,提高了诊疗效率。”李正富说。
“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以‘全市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为原则,全市集约化建设了‘云医院’与‘健康大脑’,一方面有效解决了数据标准统一难、数据业务互通共享难、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大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医疗资源无法集中和深度利用、医疗资源不均衡和无法下沉基层的问题。将为缺乏资金技术支持、医疗资源不均衡的西部边疆地区提供创新范本。”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黎保权表示,通过集约化建设,全市9个医共体建成“云医院”实现信息化只要资金4800多万元,节约了大约1.7亿元,资金节约率达70%。
一组更直观的数据是:从2023年到2024年,玉溪市的基层就诊率从52%提升到58%,提高了6个百分点。2024年,全市公立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量较2022年增长28%。2024年,全市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次均费用比2023年下降5.20%和5.90%。这正是信息化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佐证。
短 评
把健康惠民实事做得更细更实
□ 碧落
依托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玉溪通过信息化建设,构建了全市统一的健康专网,实现了医疗卫生健康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医疗资源集约管理促进服务能力向下延伸,破解了县域医疗资源分散难题,提升了基层诊疗水平,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2023年到2024年,基层就诊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
“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这个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间起步。研究改革的堵点在哪里,结合本地实际继续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路径和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医疗服务强基层的核心所在,也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重要的“突围”之路。如何破解制约瓶颈,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有效“联”起来?
要统筹当前和长远,综合考虑城乡融合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群众健康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为群众就近就医提供更大便利。要着力提升基层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医疗设备配备,扩大基层用药种类,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升慢性病和常见病的预防、治疗、康复能力。
要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发挥医保支付、价格等调控作用,运用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引导患者基层首诊。要落实好玉溪市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落细十条措施,构建城市医疗集团分级诊疗格局,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日间手术,落实好大玉医城市医疗集团城乡居民医保打包改革。
要精准滴灌,推动市县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完善玉溪市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医院专家号源下沉基层。鼓励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制作重大疑难病症治疗或手术科普宣传短视频,通过村级微型急救站、智慧健康小屋进行宣传,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就医。
可以预见,玉溪一项项务实之举、创新之策,终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相关阅读:
- 玉溪市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2022年度) 202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