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41521278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日报 | 公开日期 | 2024-01-31 |
“玉溪之变”的理论内涵与内在逻辑
“玉溪之变”是思想观念之变、精神状态之变、能力素质之变、作风方法之变。其中,思想观念之变是“玉溪之变”的重要前提,精神状态之变是“玉溪之变”的基础环节,能力素质之变是“玉溪之变”的关键环节,作风方法之变是“玉溪之变”的必然结果。
“玉溪之变”的重要前提:思想观念之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是反映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客观存在,是经过人的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人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人的素质和行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思想观念则是支配人的素质和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思想观念―人的素质和行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不同的思想观念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思想解放、观念先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孵化和促进作用;反之,思想僵化、观念落后,则会直接影响工作效果,导致工作进展缓慢,甚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玉溪之变”第一个“变”即思想观念之变,这是“玉溪之变”的重要前提。只有完成思想观念之变,才能实现精神状态之变、能力素质之变、作风方法之变。“思想观念之变”要求我们:增强危机意识,集中解决“因循守旧、小成即安”的问题;增强责任意识,集中解决“畏首畏尾、惯性思维”的问题;增强机遇意识,集中解决“坐井观天、胸襟不宽”的问题。“思想观念之变”需要我们重拾玉溪精神,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玉溪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动力,重振玉溪昔日雄风、敢闯敢试敢于创新,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全力推动“玉溪之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转向质变。
“玉溪之变”的基础环节:精神状态之变
精神状态决定队伍的工作状态,决定党的事业成败。精神状态是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等整体素养的综合体现。饱满的精神状态可以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攻坚克难、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反之,缺乏饱满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修养、过硬的素质、扎实的作风、严格的纪律,更不可能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高效的行为方式,进而也就没有办法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纵观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与此同时,党员干部中也存在部分不良的精神状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有的觉得现在已经可以好好喘口气、歇歇脚,做做安稳官、太平官了;有的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思进取、庸政懒政混日子;有的为个人打算多了,患得患失、不敢担当却贪图名利、享受;有的习惯当‘传声筒’、‘中转站’,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这些不良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必须加以清除。因此,“玉溪之变”第二个变即精神状态之变,这是“玉溪之变”的基础环节。具体而言,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好玉溪篇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强调的是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精神法宝;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强调的是观念更新、把握路径和增强动力问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强调的是加强团结、明确任务和突破难点和问题。
“玉溪之变”的关键环节:能力素质之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述,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面对这一艰巨的使命任务,亟需党员干部高度重视能力素质的建设和积累,增强自身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潜藏在一个人身上的一种能动力,包括政治忠诚与职业伦理、专业知识素养、持续学习能力、思维谋划能力、创造性执行能力、协调协同能力等,是影响人力资源的一种智能要素。实践证明,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越强,执行效率就越高,遇到问题的破解办法就越多,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进程就越快;相反,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越弱,遇到问题就会摸不着门道、理不清头绪、找不到抓手、切不准要害,这必然会降低办事效率,浪费社会资源,甚至对党的现代化事业造成巨大危害。因此,“玉溪之变”第三个变即能力素质之变,这是“玉溪之变”的关键环节。能力素质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综合的过程,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习。要深化“玉溪之变”,首先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带着嘱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对照联系学,学出忠诚、学出使命担当、学出本领素养,同时要善于总结反思,触类旁通,为深化“玉溪之变”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提升能力素质的最重要过程。“能力素质之变”的关键还是要回归实践,实践后的结果是检验“能力素质之变”的最终标准。理论学通了,思考透彻了,就要付诸实践,不断破解玉溪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断满足玉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玉溪之变”的必然结果:作风方法之变
作风方法是否优良,事关大局稳定,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作风方法是一个人在工作中呈现的行为特点,以及为达到一定目标所运用的办法和手段。作风方法是否优良是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核心要素。因此,“玉溪之变”第四个变即作风方法之变,这是“玉溪之变”的必然结果。思想观念之变、精神状态之变、能力素质之变,三者都实现了,作风方法之变亦会水到渠成。关于如何改进作风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去过的每个地方都要抓反馈”等。这些重要论述,为玉溪深化作风方法之变提供了根本遵循。一要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是党的执政根基、是党的血脉之源、是党的力量之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在于人民。站稳人民立场,要求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将人民愿望作为根本动力,将人民智慧作为根本源泉。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要做到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是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同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常常隐藏于问题之中。因此,调查研究,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三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干工作要像钉钉子一样,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折腾、不反复,坚持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切实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效。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相关阅读:
- 玉溪市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2022年度) 2023-01-28
- 澄江市紧密型医疗共同体云南省医院质量管理与绩效评价DRG平台服务采购单一来源采购公示 2025-04-02
- 玉溪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法律顾问选聘服务项目竞争性比选公告 2025-04-02
- 玉溪海关助力华宁柑橘走向国际市场 2025-04-02
- 玉溪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2025-04-02
- 玉溪四小开展生态研学实践活动 2025-04-02
- 琴韵歌声里的欢乐人生——回忆红塔区四弦非遗传人施科 2025-04-02
- 知名主播董宇辉携“与辉同行”团队开启澄江文化探秘之旅 2025-04-02
- 玉溪高新区(南片区、九龙片区)市政路灯智能远程控制终端工程、雨污管网清淤疏通及破损修复工程监理服务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4-01
- 玉溪康健商贸有限公司合作单位服务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