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8930447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8-07-17 |
让家乡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全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侧记
华宁县自2017年开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以来,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华宁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抚仙湖东岸华宁段,拥有水面19.2平方公里。2013年,华宁县在全市率先启动“四退三还”生态建设工程,努力构建环湖生态屏障;在沿湖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拆临拆违工作。如今,抚仙湖东岸水清树绿、鲜花盛开,风景如画。
宁州街道上村社区的碗窑村是华宁陶的发源地,村内至今还保留着丰富的制陶文化遗存。过去,这里杂乱无章,村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华宁县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碗窑村文化遗存保护与开发项目,着力开展碗窑村环境综合整治。如今,碗窑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已成为华宁旅游文化产业的一张“陶名片”。
重要湖泊与普通村庄的“破”与“立”,是华宁县委、县政府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一个缩影。
创建过程中,华宁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科学制定《华宁县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县城近面山绿化方案》,积极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实施了53.1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完成石漠化治理2.3万亩、绿化造林24.6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制定《华宁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56个河湖库渠纳入县级河长制管理,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切实提高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平。
为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华宁县委、县政府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内容;完善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衔接,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环境监察执法体系。近三年来,无被省级(含)以上环保部门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
生态文明的创建,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
一产提质量。优化特色种植业,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三棵树”发展规模突破50.1万亩,产值近10亿元。全县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7个,被确定为全省农产品出口基地县。
二产促转型。积极推进工业向深加工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云南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三产增效益。围绕“生态、观光、休闲”主题,挖掘“泉、橘、湖、陶”旅游特色资源,积极推进“农业+旅游”的生态旅游项目,努力把华宁建设成为滇中康体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华宁实践之路。(玉溪日报通讯员 郑勤 周恒)
相关阅读:
- “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 2025-07-24
- 我市举行文艺展演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2025-07-18
- 雁归红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动 2025-07-14
- 宁河村以家风家训厚植乡村文明沃土 2025-07-10
- 从“生态美”到“产业兴”林下经济铺就生态富民路 2025-07-10
- 全国文明校园玉溪师范学院:红色铸魂打造育人新高地 2025-07-09
- 全国文明校园玉溪师范学院:红色铸魂打造育人新高地 2025-07-09
- 第一期文明讲堂总堂(龙街街道专场)活动举行 2025-07-09
- 澄江市民兵护湖卫场分队守护一方生态美景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