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01136213 | 文     号 |   |
来   源 | 通海新闻网 | 公开日期 | 2020-03-02 |
通海“十强县”这样干出来
不久前,云南省2018年“十强县”考评结果出炉,通海县位列十强榜单。
时间定格在2018年,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直面“8·13”“8·14”5.0级地震重大自然灾害,通海县以拼搏奋进争先进位的姿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文明发展之路。全县GDP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的亮丽答卷。
经济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春节前夕,火爆的花市让董事长段金辉一脸喜色。从2008年投入新品研发,到2018年“云秀”入列云南十大名花。历经十年磨砺,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成为行业新星,段金辉道出的成功秘籍是科技创新、标准建设、品牌打造。
解析云秀花卉创新发展案例,看到的是通海县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紧扣打好“三张牌”要求和“5577”总体思路,聚焦“三大战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构建迭代产业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云秀”月季、“锦海”种苗、“高原绿洲”娃娃菜入列云南十大名花和十大名菜。2018年,通海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响绿色发展牌,农业增加值增长6.3%。入列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通海县,以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推动“云烟”“云菜”“云花”提质增效。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4.95万亩,41个农产品取得“三品一标”证书。
通海县五金产业园区成功申报“云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通变电器有限公司再登云南百强企业榜。2018年,通海县域工业打响转型升级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云南穆光工贸有限公司百万吨钢铁项目点火投产,通变电器启动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全县制造业提档升级稳步推进。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01.3%,网络强县不断加快步伐。全县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5.3%。
继入列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又成为全省电子商务试点县,杨广智慧农业小镇及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快马加鞭。2018年,通海县服务业打响高端发展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3%。巩固提升传统内外贸,培育壮大新业态,通海县第三产业迈向高端化。全县63户外贸企业实现进出口额占全市近60%,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5亿元,旅游总收入增长27.3%。
调整取消、拆分合并上百项行政许可,“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入列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创新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2018年,通海县改革创新活力迸发。以问题为导向、破题为指向、为民为取向的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一号一网一窗”政务服务体系再提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面落地,引进市外国内资金增长20%,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新活力。全县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户,各类科技创新型企业80户,构建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体系,创新驱动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走进通海县九龙街道大梨社区,一幢幢框架结构的新民居拔地而起,宽敞的梨花大道贯穿村落,新落成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披红挂彩。历经17个月,从地震中涅槃重生的大梨社区正以全新的面貌阔步走在乡村振兴之路上。
透过2018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看到的是通海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补民生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强化社会保障,惠民利、帮民富、保民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在这一年中,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是通海县最大的民生工程。“8·13”“8·14”5.0级地震让9个乡(镇、街道)、76个村(社区)不同程度受灾。通海县众志成城抗灾重建,安置受灾群众1.49万人,拆除危房176万平方米;编制灾后重建村庄规划121个,1592户农房重建全面展开。
推进“多规合一”,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争创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2018年,通海县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115个村庄规划修编,以及县城避难场所、供排水等一系列专项规划统领城乡建设;实施县城古城保护提升工程,河西镇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榜,兴蒙乡桃家嘴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榜。
实施县城提质扩容工程,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基础设施。2018年,通海县以“五网”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江通高速和弥玉楚高速(通海段)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实现自然村全部通水泥硬化路;木格水库大坝封顶,琉璃河水库扩建、曲江河治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建成面积7.4平方公里。
制定《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实施意见》,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通海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全县建成15个美丽乡村、2个省级示范村、3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完成158个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奖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灾害迁建项目;组织实施14个整村扶贫推进项目,建档立卡户减贫728户2387人。
实施“全面改薄”推进教育均衡化,深化医疗改革打造“健康通海”,“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推动文化惠民;社保扩面续保提标升级民生保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建设平安通海。2018年,通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生态建设打造山清水秀美丽家园
杞麓湖南岸,环湖大道宽畅洁净,人工湿地绿意盎然,盆景园精巧别致。杞麓湖湿地公园生态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许振武用“体系化”和“可持续”六个字概括杞麓湖生态保护治理工作。
《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修订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构建起保护治理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湖、科学治湖、工程治湖、全民治湖,推进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化管理,“四治一网”构建起保护治理制度体系;争取3P立项、专项债券和部门专项,多方筹资构建起多元化保护治理投资体系;实施近面山植被恢复、城乡综合治理、河道全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六大措施,构建起保护治理工程体系;坚持推动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培育环湖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2018年,杞麓湖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开工率达93.3%。
透过以杞麓湖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看到通海县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实施《杞麓湖径流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关闭禁养区畜禽场,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推进生物防治、高效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优化种植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全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依法清理查处违法违规建筑18.8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改扩建城乡公厕1769座,全县自然村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100%和63.3%。
划定生态红线,实施防护林补植补造、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管护重点公益林38.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2%,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推进清洁生产,绿色制造,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新能源公交,全县单位GDP能耗下降3%。
确保通海县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在于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山林长制,压紧压实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责任。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云秀”牌月季鲜切花再次入列云南十大名花并居身榜首,释放产能的穆光工贸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个百分点,全县进出口额增长37%,杞麓湖湿地公园正式入列国家队……通海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上榜十强的通海县正以昂扬奋进的新姿态,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玉溪日报记者 唐文霖)
相关阅读:
- 通海:烟苗管护忙 2025-04-07
- 通海:种植彩色水稻 助力乡村振兴 2025-04-01
- 通海:种植彩色水稻 助力乡村振兴 2025-04-01
- 通海:春日好“丰”景 2025-04-01
- 通海秀山千盆杜鹃盛放待客赏 2025-04-01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我”有啥关系?专家这样解读 2025-03-25
- 通海:科技创新赋能“美丽产业” 2025-03-25
- 通海:科技创新赋能“美丽产业” 2025-03-25
- 玉溪民营企业奋战“春天里”——抢抓机遇 干字当头 2025-03-25
- 通海“婆媳座谈会”助力家庭和谐 2025-03-24